京东宣布全国25个城市试点取消骑手订单超时罚款 改为“服务分”管理机制
- 科技快讯
- 2025-10-16
- 60热度
10月16日,京东外卖悄悄在25城拔掉扣款阀门,骑手送餐晚了,不再当场扣钱,而是记“服务分”。几乎同一时刻,美团、饿了么也先后放出风声:取消超时罚款,正在路上。看似简单的规则微调,实则把平台、骑手与消费者之间那条绷紧的橡皮筋,松了第一扣。
罚款时代的“速度神话”是怎样炼成的
过去十年,外卖平台用“3公里30分钟”的黄金标尺,把配送切成一条精密的流水线:算法根据天气、路况、商户出餐速度自动压缩时长,晚1分钟扣2元,晚10分钟扣一半运费,差评再叠加50元“熔断”,骑手可能白跑一天,结果诞生了两个奇观:逆行、闯红灯、超速成为“合理”选项——罚单比车祸便宜,消费者习惯“免费超速”,晚5分钟就给差评,平台收获了即时满足,却把风险外包给马路,把情绪外包给骑手。

“服务分”登场:一场“不扣钱”的实验
京东的新规则像一块缓冲垫:超时0-5分钟,扣1-2分服务分;5-10分钟,扣3-5分;分数每月清零,低于80分减少派单,高于95分优先派好单,不碰现金,只影响“抢单优先权”,表面看是“换汤不换药”,实质却挪走了悬在头顶的镰刀:容错空间出现——红灯等待、电梯拥堵不再等于“白干”;正向激励复活——骑手可通过准时率、好评把分补回来,形成“可修复”的反馈闭环;消费者被拉进系统——平台提示“服务分将影响接单顺序”,倒逼用户给“慢5分钟”多一点宽容;算法没变,算法的目标函数变了:从“最短时长”转向“最优体验”。
平台“松扣”背后的三重压力
监管点名
2024年《网络餐饮监管办法》首次写入“平台不得对骑手实施不合理罚款”,北京、上海两地已试点备案制,超时扣款需说明理由
用工缺口
2025年全行业骑手流失率升至28%,年轻人宁愿送闪购、跑腿,也不愿被“秒表”绑架。平台需要“温和管理”留住人
舆论反噬
“外卖骑手成高危职业”多次登顶热搜,消费者对“极速”开始道德迟疑。罚款取消,是平台公关的及时雨,也是用户情绪的止疼片

取消罚款≠无限宽容:新博弈才刚刚开始
规则松了,弹性有了,但“慢”的边界在哪里?对于骑手:服务分仍是排名制,抢不到好单等于收入缩水,“隐形罚款”可能换件外衣;对于平台:如何防止“佛系配送”——顾客容忍度提高,骑手是否顺势“躺平”?动态调价、阶梯奖励必须跟上;对于消费者:晚15分钟不扣钱,但餐凉了呢?平台需要明确的“退赔”路径,而不是让用户自己消化情绪。
我们曾以为,越快越幸福。于是30分钟压缩到25,25又压缩到20,直到马路成为赛道,骑手成为引擎。
京东们率先踩下刹车,不是技术达不到,而是社会开始追问:代价是谁在付?“服务分”不是终点,它更像一次提醒:算法可以冷酷,商业可以高效,但城市终究由血肉组成。给迟到5分钟留一点余地,给红灯前的停顿多一份理解,才能让“快”不再与“险”绑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