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无电无网”类产品逆势上扬 4G摄像头线上渗透率突破30%

2025年第三季度,中国消费级监控摄像头市场呈现“冰火两重天”的态势:全渠道销量1312万台,同比增速仅2.3%,整体市场步入低增长周期;但与此同时,“无电无网”类产品却逆势上扬,其中4G摄像头线上渗透率突破30%,在新兴电商平台份额超50%。这种反差揭示出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层变革——当城市家庭市场趋于饱和,户外、偏远地区等细分场景正通过技术突破成为新的增长引擎。

市场饱和下的生存逻辑:从“增量争夺”到“存量激活”

消费级监控摄像头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。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4108万台,同比微增0.8%,显著低于2020-2023年双位数增速。这种放缓源于核心场景的渗透见顶:城市家庭安装率超过70%,新增需求主要来自设备更新换代。然而,市场并未萎缩,而是转向结构性分化——传统家用摄像竞争白热化,而户外、农业、工地等场景需求爆发,推动“无电无网”产品成为破局关键。线上渠道的崛起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。第三季度线上销量占比达65%,抖音、拼多多等新兴电商份额提升至18.6%。这类平台通过场景化直播精准触达下沉市场,使过去被传统渠道忽视的户外需求得以释放。

技术破局:4G与低功耗如何重构安防边界

“无电无网”产品的核心突破在于解决了两大部署瓶颈:​4G技术打破网络依赖​​:内置通信模块使摄像头在无宽带区域仍能传输高清画面,终身免流量套餐模式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。当前4G摄像头线上渗透率已达30.3%,在偏远农场、工地等场景成为刚需。​​低功耗技术实现能源自由​​:太阳能板+大容量电池的组合,使设备续航延长至7-10天,阴雨天仍可持续工作。这类产品在新兴电商渠道渗透率超30%,尤其适合无市电场景。

更深远的是AI技术的赋能。例如萤石魔丸系列通过人形检测、移动追踪功能,在无网络环境下仍能智能识别异常行为;海康威视的观澜大模型甚至可区分“快递投递”与“可疑徘徊”等复杂场景。技术融合使摄像头从“被动记录”转向“主动预警”,价值链条得以延伸。

品牌博弈:差异化赛道中的生存策略

面对同质化竞争,头部品牌通过技术路线分化寻找增量:​​小米​​以性价比策略主导大众市场,其室内双摄、户外三防产品销量份额超15%,但重心仍停留在城市场景;​​萤石​​聚焦中高端市场,凭借“无电无网”产品在300元以上价位段占据优势,其魔丸系列通过太阳能续航+4G联网组合,精准切入果园、渔场等户外场景;​​神眸​​等新锐品牌则押注技术纵深,构建“自研芯片+AI大模型”体系,通过低功耗方案在新兴电商渠道实现9.4%的份额增长。值得注意的是,传统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将专业领域技术下沉,推出4G免流摄像头,依托B端渠道优势快速覆盖工程场景。

场景革命:从“家庭围墙”到“山海旷野”

“无电无网”摄像头的真正价值在于拓展了安防的物理边界。在河北某果园,农户通过4G摄像头实时监控果树生长,盗窃事件减少80%;在云南山区工地,太阳能摄像头无需布线即可实现全天候安全监测。这些案例表明,安防需求正从“防人”转向“助产”,成为生产经营的数字化工具。小众市场的规模化潜力同样惊人。宠物看护摄像头具备投食、互动功能,老年人监护设备集成跌倒监测算法,这些垂直场景产品虽单一体量小,但汇总后占据约20%的市场份额。

未来挑战:狂欢下的隐忧与出路

尽管前景广阔,“无电无网”赛道仍面临三重考验:技术平衡​​:高清视频与AI功能大幅提升能耗,当前电池技术难以同时满足长续航与高性能需求;​​成本压力​​:4G模组与太阳能组件推高硬件成本,终端售价仍是普及障碍;​​标准缺失​​:各品牌协议互不兼容,用户难以构建统一管理平台。破局方向可能在于服务模式创新。例如云存储服务毛利率达62.75%,未来可通过“硬件+订阅”组合降低购买门槛。更根本的是,行业需从卖设备转向提供解决方案——如针对农场主打包监控、环境传感、自动化控制的一体化服务。

无电无网”摄像头的崛起,远非一次技术升级,而是安防行业价值逻辑的重构。当传统市场在价格战中内卷时,户外场景用30%的渗透率证明:真正的增长永远源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洞察。